「生、死兩難存?」
文:Raymond Ip
在你的人生歲月中,總有機會遇上「生」與「死」的情況。這些經歷,可能是你親身經歷的,亦可能是你從媒體中知道的。也許你會覺得「上天很公平的,因為凡是生物,不論你是人、是牲畜、是植物,都只能活一次,不可以走回頭路」,又或者你會想到「所有生物都只能活一次,上天看似真公平,但他們生存的時間有長有短,有可公平之理?」不論你曾經如何體驗「生與死」,相信你總會有些體會。
生與死的矛盾
新生命的誕生,本應舉家同樂,但當醫護人員告訴你這小生命只有數小時的壽命時,你會如何面對?那種矛盾的心情,切膚之痛的感受,真的非一般人可以體會!
報章上報導台灣的列車失事,其中一家共十七人,懷著愉快的心情赴宴,分享一對新婚的夫婦的喜悅,帶著他們的祝福踏上歸家路程。相信在他們的回家路上,各人的腦海中也會不斷的浮現一幕又一幕的婚宴片段,又或帶著絲絲微笑的入睡。怎料那一輛疑似超速的列車,瞬間把「喜劇」變成「悲劇」,一家十七名就此被滅門。這突如其來的橫禍,怎能讓人接受?
中國人對於死這個話題有不少的禁忌,如果生要得到尊重,死更要「全屍」才可安息。在現今的香港,當你與人分享你決定「捐贈器官」延續生命,都會得到少數人的支持,但當你要死後做「無言老師」,也許仍是一個挑戰。

過有意義的生活,延續無限生命
即使「死」是人生不可以超越的門檻,我們更要積極思考「生」的價值。正如村上春樹曾說「死並非生的對立面,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。」又如米歇爾‧德‧蒙田曾經說「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。許多人活的日子並不多,卻活了很長久。」只要在你有生之年,好好把握你遇到的人、事、物,盡力完成你的目標,追尋你的夢想,祝福你和你身邊的人,又或在死後貢獻自己的身體作老師,造福社群。即使你在世上只作「短暫」停留,在往後的歲月你亦可「永遠」存活。
#生死 #無言老師 #生死教育 #村上春樹 #哲學 #捐贈器官 #蒙田 #港故仔 #無腦兒
作者:Raymond Ip,助理校長,學校諮商與輔導文學碩士畢業,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幹事,任教中文科與通識教育科。平日很多古靈精怪的想法,喜歡與青少年交流,一起發夢、追夢。